第29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我跳出刚才的思绪,接起电话,一个女人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。
  “你好,是心理医生吗?”她的声音虚弱而沙哑。
  “你好,我是心理咨询师陆宇,有什么可以帮到你?”
  “我需要帮助,你能帮帮我吗?不,是帮我的孩子……”她的语气听上去很焦虑,语言组织已显混乱。
  “不着急,你慢慢说。”
  “我的孩子,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了。”
  “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?”
  “是的,你能不能过来一下?”
  “我现在没有时间,等会儿还有工作,最早可以预约的时间要两天以后。不好意思,你还需要吗?”
  她考虑了几秒钟:“好吧,那两天后你可以过来吗?我现在不确定,他愿不愿意……”
  这是在与青少年的咨询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,往往表现为情况急迫,尤其是家长很急迫,他们想要孩子快点改变,又手足无措。
  “可以出诊。但是最好是征得孩子的同意后,他能有主动性是最好的,如果他是被迫的,会有更多的工作难度,我只能去试试了。”我得把困难先讲明,心理咨询不是灵丹妙药,也不是在紧急时刻用来“灭火”的工具。
  和身体的保养一样,当心理疾病的症状表现出来的时候,意味着内在的病灶已经存在许久,不合适的互动模式使得矛盾一天天地累积。
  矛盾终将爆发。
  这是一个发泄的过程,就像人需要眼泪,需要悲伤一样。
  这个时候首要的是保证当事人的人身安全,至于咨询,在当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陪伴作用。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病灶,这需要在冷静下来后,慢慢去探讨和思考。而决不是像许多家长所期待的那样,平日里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,到了问题爆发的时候,无计可施,才想到让咨询师来帮忙灭火。
  除非咨询能够长期保持下去,否则情况稳定下来就不再重视,这种临时抱佛脚通常改变不大。
  “好,您就试试吧。”
  接着她告诉了我联系方式,还有姓名。
  这位女士姓周,她的儿子叫余川,初中二年级,她们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。
  她说自己的孩子以前不会这样,只是比较内向,不爱说话。丈夫的脾气不好,平时对孩子相对会严格一些。
  前几天两人发生口角,孩子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。如果家里大人拿了钥匙来开门,他就会在另一头将门把手紧紧拉住,不让人进来。丈夫本来打算踹门,被她给拦下来了。大致情况就是如此。
  二
  两天后,她还是要请我去她家一趟。她说原本说服了孩子,但不知怎么回事,到了下午他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了,怕是只能要我过去试一试了。
  到了周女士家,出来迎门的是周女士。她的先生坐在客厅的沙发上,好像不太想说话,只是稍稍对我点头问好,随后又变回严肃的模样,顺手点起一支烟来抽,还礼貌性地递给我。
  我摆手谢绝。
  吐出一口烟圈,他的脸色更加难看了:“既然老师你来了,那去试试吧,看他会不会出来。”
  随后他走到一扇关闭的房门前,狠踹了一脚,说:“老师来了,快点出来!”
  我赶忙上前劝说:“没关系的,不用这样喊他,我来和他说说话。”
  我不知道我的话会不会起作用,而房间里的男孩能否对我做出回应,也有可能我在这里等上一小时也毫无进展,但我还是得尝试,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门口,做好了等待的准备。如果他在里面有听到外面动静的话,他会知道我就坐在门外,不是随意的喊话,而是在诚心地等待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