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节(2 / 4)
姬越也不准备把这些士族派去楼兰,她有一些设想,暂时不能在晋国内推行,这次正好将楼兰作为试点,她拟定的名单之中只有两个小士族出身的官员,剩下的全都是寒门吏员,这批寒门比起她之前提拔的那一批次了不少,所谓官员有才有德是上选,有德无才是中选,有才无德是下选,至于无才无德之人,还想做官?那可以拉出去砍了。
姬越定的这一批寒门,就属于中选那一批,外派官员,能力平庸与否并不重要,只要肯做事,能听话。相反,把太有能力的官员外派出去,才是姬越的损失。
开春那天,楼兰王带着他的王后和十几个妃嫔以及四个王子来到了曲沃城。
来晋国的路上,楼兰王一家就惊呆了,自边境起就一路畅通无阻的直道翻山越岭直达这座繁华都城,即便是最贫穷的奴隶,身上也有足以包裹全身的布料,直道有时会经过农田,那大片大片覆盖着积雪的田地下面,是肥沃的黑色土壤,家家户户都住在结实的房屋里,青砖的村居随处可见。
来到曲沃之后,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建筑更是让人震惊失语,在驿馆住了两天之后,楼兰王妃当即表示她可以永远居住在这里。
姬越只见了楼兰王一次,除了更加确认明月王子应该不是这个红褐色肌肤,个头不高的楼兰王亲生之外,也没有太多想法,毕竟楼兰王在献国之前是王,献国之后,就连郡守也不算了。
姬越在爵位上很大方,封了楼兰王一个君爵,食邑三千,又将先前抄没的嘉嫔娘家的宅邸赐给楼兰王室居住,之后如无意外,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面君了。
姬越很忙,楼兰的建设计划还未全部落实,国子监的招生方面也出了问题,因为姬越要求的是速成,这些人最好三五年就能用,所以招收学生的年龄就不能太小,基本上圈定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人,姬越和几个国子监讲师都认为这个年纪最合适,十三四岁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时候,招收起来也容易。
然而这纯粹是不种田的人才有的想法,即便是良民,也是农家,士族占据最好的良田,良民虽然拥有自己的田地,但还是要辛苦耕种才有一身衣食,十三四岁在农家已经算成丁了,正是长身体的时候?吃得多?大部分的农家根本不知道还有这回事,就算知道的,没关系!少年人饿一饿也就习惯了。
国子监定下首批招收生员三百人,实际才收上来不到五十人。
周解老先生亲自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招生,说破了嘴皮子,也就多拉回十来个学生,基本上没人相信他说的,学几年就成才,学几年就做官,仅有的十来家愿意的,多半还是在打听一日三餐的事是不是真的。
百姓何其愚昧,百姓何其可怜。
姬越认为与其一家一家上门劝解,不如强制招生,以前募兵的时候,也没哪家是愿意的,习惯了就好了。
但周解不这么认为,他不想让这件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变成天子强征,虽然对自己的能力感到羞愧,但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试一试。
姬越只得随他去,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,如果周解办不好这件事,就只能让他担一个监长的空衔,将实权交给别人了,她敬重周解不假,但同时她也对国子监寄予厚望,不可能为了周解一个人的坚持停摆。
第34章 两个侍读官
天气渐暖,姬越让人整理了鲁地士族那里得来的书籍, 由国子监的师长亲自誊抄一份, 比起先前寒酸的藏书楼, 如今的国子监真正算对得起官学的名头。
狄仁杰难得有这样直接接触异世书籍的机会,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各种珍贵古籍带来的震撼里,也是通过书籍,他对这个世界的各项制度才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, 以往觉得违和与不解的地方也都有了解释, 最重要的是,这些藏书里还包括鲁地士族记载的野史。
士族的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要比正史还可信。
想要融入一个地方, 首先就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, 狄仁杰从原身那里得到的信息量有限, 别说史书,就是普通的书都不多,而那些农夫百姓再怎么旁敲侧击,至多告诉狄仁杰武帝乃至明帝朝的事, 这已经是很有见识的乡老了,而作为一个想要为官的士人来说,那就大大不够了。
狄仁杰来到国子监这些日子, 在别人看来也许挺清闲的, 但对他一个前后只能数出四个帝号的异界来客而言, 在学者氛围浓厚的国子监里, 堪称步步为营, 很多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就绝口不提,除了和同样话不多的周老先生能有点交情之外,和别人的关系都不深。
收不到学生的事,狄仁杰也是之后才听说的,毕竟他出身也不算低了,对于招生的事情,他和姬越周解持的是同一种看法。
周解除了名声不太好之外,他的学识超过很多一辈子守着祖宗藏书的士族宿老,以往招收学生也大多收的是像狄仁杰这样的寒门子弟,偶有几个普通学生,也都是像先前收留他的商人一样有些见识又很聪明的学生,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五等民不比士族差,但事实证明,能像他一样的人太少了。
周解没有放弃,又去了附近几个村落,这一次干脆是被人抬回来的,脑门都被人砸出血了。
国子监的一众讲师们起初义愤填膺,还吵嚷着要去告官,也是和周解同行的差役解释了一下,才都沉默下来。
周解去的前几个村落还好,村民至多认为他们是骗子,抄起农具赶走他们,但去的最后一个村落却不一样,一听孩子的事,村民们眼睛都红了,一下子动起手来,后来误会解开,询问之下才得知,原来这个村子新年祭祖,被一帮不知道从哪流窜过来的盗童鬼掠去了十几个孩童,报了官至今没有音信。
盗童鬼就是俗称的拐子。
姬越看过相关的案卷,深恶痛绝此类案件,过了她的手,最低也是腰斩大刑,但基本上能抓住的都是人伢,也就是贩卖孩童的人,拐子是很难抓住的,因为各地信息不流通,拐子得手之后换个地方就没人认识,将拐来的孩童出手之后,拐子就如鱼入海,再也寻不到踪迹了。
周解制止了差役和村民动手,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势,也没为难那些愧疚的村民,带着差役回到国子监。
这次出去,一个学生都没收到,因为春耕到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
姬越定的这一批寒门,就属于中选那一批,外派官员,能力平庸与否并不重要,只要肯做事,能听话。相反,把太有能力的官员外派出去,才是姬越的损失。
开春那天,楼兰王带着他的王后和十几个妃嫔以及四个王子来到了曲沃城。
来晋国的路上,楼兰王一家就惊呆了,自边境起就一路畅通无阻的直道翻山越岭直达这座繁华都城,即便是最贫穷的奴隶,身上也有足以包裹全身的布料,直道有时会经过农田,那大片大片覆盖着积雪的田地下面,是肥沃的黑色土壤,家家户户都住在结实的房屋里,青砖的村居随处可见。
来到曲沃之后,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建筑更是让人震惊失语,在驿馆住了两天之后,楼兰王妃当即表示她可以永远居住在这里。
姬越只见了楼兰王一次,除了更加确认明月王子应该不是这个红褐色肌肤,个头不高的楼兰王亲生之外,也没有太多想法,毕竟楼兰王在献国之前是王,献国之后,就连郡守也不算了。
姬越在爵位上很大方,封了楼兰王一个君爵,食邑三千,又将先前抄没的嘉嫔娘家的宅邸赐给楼兰王室居住,之后如无意外,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面君了。
姬越很忙,楼兰的建设计划还未全部落实,国子监的招生方面也出了问题,因为姬越要求的是速成,这些人最好三五年就能用,所以招收学生的年龄就不能太小,基本上圈定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人,姬越和几个国子监讲师都认为这个年纪最合适,十三四岁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时候,招收起来也容易。
然而这纯粹是不种田的人才有的想法,即便是良民,也是农家,士族占据最好的良田,良民虽然拥有自己的田地,但还是要辛苦耕种才有一身衣食,十三四岁在农家已经算成丁了,正是长身体的时候?吃得多?大部分的农家根本不知道还有这回事,就算知道的,没关系!少年人饿一饿也就习惯了。
国子监定下首批招收生员三百人,实际才收上来不到五十人。
周解老先生亲自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招生,说破了嘴皮子,也就多拉回十来个学生,基本上没人相信他说的,学几年就成才,学几年就做官,仅有的十来家愿意的,多半还是在打听一日三餐的事是不是真的。
百姓何其愚昧,百姓何其可怜。
姬越认为与其一家一家上门劝解,不如强制招生,以前募兵的时候,也没哪家是愿意的,习惯了就好了。
但周解不这么认为,他不想让这件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变成天子强征,虽然对自己的能力感到羞愧,但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试一试。
姬越只得随他去,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,如果周解办不好这件事,就只能让他担一个监长的空衔,将实权交给别人了,她敬重周解不假,但同时她也对国子监寄予厚望,不可能为了周解一个人的坚持停摆。
第34章 两个侍读官
天气渐暖,姬越让人整理了鲁地士族那里得来的书籍, 由国子监的师长亲自誊抄一份, 比起先前寒酸的藏书楼, 如今的国子监真正算对得起官学的名头。
狄仁杰难得有这样直接接触异世书籍的机会,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各种珍贵古籍带来的震撼里,也是通过书籍,他对这个世界的各项制度才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, 以往觉得违和与不解的地方也都有了解释, 最重要的是,这些藏书里还包括鲁地士族记载的野史。
士族的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要比正史还可信。
想要融入一个地方, 首先就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, 狄仁杰从原身那里得到的信息量有限, 别说史书,就是普通的书都不多,而那些农夫百姓再怎么旁敲侧击,至多告诉狄仁杰武帝乃至明帝朝的事, 这已经是很有见识的乡老了,而作为一个想要为官的士人来说,那就大大不够了。
狄仁杰来到国子监这些日子, 在别人看来也许挺清闲的, 但对他一个前后只能数出四个帝号的异界来客而言, 在学者氛围浓厚的国子监里, 堪称步步为营, 很多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就绝口不提,除了和同样话不多的周老先生能有点交情之外,和别人的关系都不深。
收不到学生的事,狄仁杰也是之后才听说的,毕竟他出身也不算低了,对于招生的事情,他和姬越周解持的是同一种看法。
周解除了名声不太好之外,他的学识超过很多一辈子守着祖宗藏书的士族宿老,以往招收学生也大多收的是像狄仁杰这样的寒门子弟,偶有几个普通学生,也都是像先前收留他的商人一样有些见识又很聪明的学生,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五等民不比士族差,但事实证明,能像他一样的人太少了。
周解没有放弃,又去了附近几个村落,这一次干脆是被人抬回来的,脑门都被人砸出血了。
国子监的一众讲师们起初义愤填膺,还吵嚷着要去告官,也是和周解同行的差役解释了一下,才都沉默下来。
周解去的前几个村落还好,村民至多认为他们是骗子,抄起农具赶走他们,但去的最后一个村落却不一样,一听孩子的事,村民们眼睛都红了,一下子动起手来,后来误会解开,询问之下才得知,原来这个村子新年祭祖,被一帮不知道从哪流窜过来的盗童鬼掠去了十几个孩童,报了官至今没有音信。
盗童鬼就是俗称的拐子。
姬越看过相关的案卷,深恶痛绝此类案件,过了她的手,最低也是腰斩大刑,但基本上能抓住的都是人伢,也就是贩卖孩童的人,拐子是很难抓住的,因为各地信息不流通,拐子得手之后换个地方就没人认识,将拐来的孩童出手之后,拐子就如鱼入海,再也寻不到踪迹了。
周解制止了差役和村民动手,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势,也没为难那些愧疚的村民,带着差役回到国子监。
这次出去,一个学生都没收到,因为春耕到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